農業網 發布時間:2020-04-20 10:30:37 信息來源:
最近,有些地方搶購食鹽,有些地方搶購大米,有些地方搶購面粉……搶購的背后往往與謠言有關。
掀起 “搶購風”的危害一目了然:一是人為制造供應緊張氛圍,本來某種商品按常理是不缺的,一旦謠言四起,弄得人心惶惶,搶購囤貨;二是緊張氣氛會擾亂正常供給安排進度,可能導致暫時性供給緊張、價格短暫上漲;三是如果一股腦地多買多囤,一時吃不了反倒造成浪費,如食鹽回潮、米面保管不好容易生蟲等。再說,糧食放久了品質、口感都會下降。
對于“搶購風”,有關部門多次辟謠:我國糧食供應絕大部分是自給的,且目前糧食儲備充足,疫情不會對糧食生產造成大的影響。市場上米面糧油、肉奶禽蛋等是完全有保障的。至于一些國家停止出口大米,也是臨時抗疫措施,隨著疫情緩解,自然會恢復出口。而且,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影響很小,國人的口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,不進口也不會導致糧食供給短缺。
疫情發生以來,各地批發、零售市場大米、面粉、食用油等貨源充足,價格穩定。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,無須集中批量購買、在家中囤積糧食。個人無故恐慌的不理性消費行為容易造成資源浪費,對市場也會造成沖擊。尤其需要提醒的是,凡捏造、散布漲價信息,也屬違法行為,將會受到查處。
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告知本網處理。電話:010-62110034
農業網(www.40thidband.com) 官方微信公眾賬號:zgnyweixin
掃一掃 關注微信 了解農業天下事